广告位

风水环境是天地人和谐统一的东方诗性艺术--于长英

发表时间:2017/07/15 00:00:00  浏览次数:473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风水环境是天地人和谐统一的东方诗性艺术

作者:于长英

风水是正确处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三者和谐统一的文化艺术。风水家对环境优劣的评判或处理,是通过易学思维来进行的,易学思维反映的是宇宙的全息思想。《周易·系词传》中说:易与天地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派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教派看来,宇宙万物,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物一太极。”这说明易学思维从一开始就把人类自身放在天地宇宙大自然之中同时考察,是一种最早的朴素的系统论哲学,即《周易·系词传》中讲的天地人三才之道。

风水中所谓天主要是指风雨雷电、阳光空气等。风水所谓地主要是指山川河流,大地植被以及水土状况。在天地之间,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人是主体。人类一方面要适应大自然,同时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创造适宜人居住的环境。

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理性认识,并把人类改造自然的经验智慧纳入到使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活动中,力图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

风水宝地就是这样一幅意象: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按照这种风水理论选址建成的村落、城市,背山面水,山环水抱;山顾盼有情,水曲折有致。这里面的对称构成均衡,开敞亦有遮蔽,直露和含蓄相得益彰。据说早期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虽将风水说视为巫术邪说,但看到中国村落、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丽,他们不得不惊叹:“中国人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诗意。”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以至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它艺术形式之中。从西安古都、北京紫禁城、苏州园林、西湖美景等城市格局和园林景观以及乡村部落中,都可以领略到古代人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诗性艺术。

为了保护北京的文物古迹,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北平的战役中,曾多次调整军事部署和火力攻击的目标,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和热爱。今天,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世界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都是砖木结构,殿宇巍峨,宫阙重叠,雕梁画柱,黄瓦琉璃,金碧辉煌,庄严绚丽。紫禁城四个城角的角楼,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屋脊,重檐三层,多角交错,精巧玲珑,异常美观。

紫禁城建筑严格地按照中轴对称的原则进行布局,其中轴线是规划紫禁城全部宫殿及北京城的基准线。紫禁城内的朝政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均位于中轴线上。其它宫殿若不建在中轴线上,也是严格按照对称规则,分布在中轴线两端。整个紫禁城建筑都按照坐北朝南统一布局。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桥造型像一张巨型的弓,意味着金水朝拱护主的观念。   

紫禁城以宏伟博大的建筑规模,轩昂优美的建筑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精华,蕴含着中国正统风水的玄妙智慧,涵盖了当时人们建造它的诸多意图。

                          紫禁城简图

今天,我们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中心的太和殿上,仍可以看到这样一副楹联:“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龙德正中天”是一句风水中的语言,说的是太和殿地处中央龙穴,是风水中最高境界、最佳选择。中国古代都城、宫殿的选址,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务必使其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京畿的外局大势、城市内局布置等诸方面,都臻于尽善尽美。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意境是中国文化艺术美感魅力之所在,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就是人天对话、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中国园林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营造的是诗画之境界,也即“意境”。

明清时期苏州园林有不少精美文字,揭示出苏州园林构建人居环境艺术之美, 显示出苏州城市文化中诱人的魅力。从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到独具魅力的生态园林,园林在苏州核心竞争力中最具鲜明特色。进入苏州园林,映入眼帘的是亭台楼阁、回廊拱桥、假山池塘、名木异花,用处处入画、移步换景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诗画生园,园生诗画。苏州古典园林是文人的写意山水园,月亮就是园林中的贵客。月到风来亭位于网师园内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三面环水,取意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亭东二柱上,挂有清代何绍基竹对“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亭内正中悬着一面大镜,每到明月初上,便可看见水中、镜中、天上三个明亮的圆月,独成了一道奇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花草鱼虫、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人文内涵元素,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和精细雅致。山水诗、山水画伴随着山水园林而生。王羲之等人的兰亭诗文,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无我”诗境,谢灵运富丽精工的山水诗都展示了文人园林的理想境界。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诗画意境的景观,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则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中国人诗性艺术的范本,那么西湖景观则是诗性艺术的典范。

西湖的意境美往往流动在画的赞叹、诗的遐想中。“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苏东坡心灵之眼看到并且描绘出来的西湖意境之美。

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风景意象,是中国自然审美样式及山水文化的突出创造。

西湖景观经历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创造,特别是经画作题名而成的“西湖十景”通过系列“四字景目”的题名设计手法,表达出观赏者在一种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下,追求人与自然情景交融的和谐互动意境,使景观具有了“禅境空明”、“诗情画意”和“天然图画”等东方园艺审美情趣,呈现出“无声诗、有声画”的特色。“西湖十景”的核心价值就体现于此:如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四个景名信息量十分丰富,字面上看,它们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气象和不同观赏植物;更深层次,它们蕴含了人们各种心性寄托和品格修炼,是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突出表现。

 “西湖十景”这种风景文化的创造,形成了一种风景审美新的美学原理和艺术样式,是对中国文化及其审美文化的一大贡献。

诗性审美是中国的传统,它不仅体现在文字和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国传统城市的诗性格局和诗性景观中,还体现在古代村落建筑空间的诗性艺术中。
在徽州,迄今保留着为数众多的明清古村落建筑群,显示着徽州明清民居的独特风貌,其山川水脉与古村落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像一串串亮丽的珍珠, 散落在黄山脚下。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从徽州的建筑不难看出,它寄寓着古代人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寄寓着当时人们的诗性审美和价值取向。它不是画,但有画一般的直感的风景形象;它不是诗,但有诗一样的节奏、旋律和迷人意境。

徽州以及中国各地的民居那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迷人色彩,其部分原因就在于它们都创造性地、程度不同地接受了某种富有人情味的以天人和谐为特色的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的指导。这种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不是别的,而正是风水理论。

当今的人类文明史,其实质就是天地人文化的发展史。文明是以文化为载体而体现的,文化与文明是相互相承的关系,人类创造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就体现在对大自然的科学认识上,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这就是文化意义上的科学世界观,也是人类的道德观标准。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样式。在陈设领域,两种文明分别创造了风格鲜明的设计文化。东方陈设空间始终禀承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尊重,在这种融合的氛围中,陈设获得极高的审美品质。数千年的文明史表明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永恒的话题。

风水的内环境同样具有东方审美的诗性艺术。东方式的陈设基调,好比一幅绘画的风格,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陈设格局,即室内装饰,器物摆放,物质材料,布置格局以及装饰手法都要以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协调一致。它体现在室内环境的天轻地重,器物陈设的高低搭配,装饰物品的井然有序,显示出室内山水相兼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氛围。同时,室内环境之美不是孤立的,与室外环境是相融合的。室外树木花草的栽种,假山池塘的位置,与室内是联系在一起的,将室外的景物借入室内,洞开的门窗让室内与庭院成为流动的风景。让室内与自然景观成为内外交融的流动状态,突破了封闭的室内空间,极大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淳朴心愿。这就是风水上借景造景的手法,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在小空间里获得较为丰富的美感。诗人杜甫正是借助一个小房间的门窗看到远山的千秋之雪和近处江上的万里之船,因而写出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唱。借助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小中见大,丰富了美的感受;借景生情,使人在室内融入自然之中,体现了风水文化天地人和谐统一的诗性艺术。
    风水环境是一门科技艺术,这门艺术追求万紫千红的和谐美、吉祥美和统一平衡美。它有建筑景观的韵律与节奏,又有东方建筑艺术浪漫的另一面。所以,风水天地人和谐统一是东方审美的诗性人居环境艺术。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北方周易风水网 技术支持:  卓老师建站



北方周易风水网 网址:http://www.jh5566.com 电子信箱:yuchangying5566@163.com

电话传真:02268235328 手机:13212042437  QQ745280018 京ICP备17058819号-1 津ICP备0901146号

免责声明:本站的内容多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script>
!function(p){"use strict";!function(t){var s=window,e=document,i=p,c="".concat("https:"===e.location.protocol?"https://":"http://","sdk.51.la/js-sdk-pro.min.js"),n=e.createElement("script"),r=e.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n.type="text/javascript",n.setAttribute("charset","UTF-8"),n.async=!0,n.src=c,n.id="LA_COLLECT",i.d=n;var o=function(){s.LA.ids.push(i)};s.LA?s.LA.ids&&o():(s.LA=p,s.LA.ids=[],o()),r.parentNode.insertBefore(n,r)}()}({id:"Jt3V2jo1HHZDl25T",ck:"Jt3V2jo1HHZDl25T"});
</script>
document.write("")